关伟和他的神话叙事
文字:Maggie Wu
著名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关伟被称独出心裁的天才奇想画家。“他的艺术具有广博的知识含量、开放的文化包容性,可谓纵横历史人文,包罗人间万象。”近30年来,他一直致力于创作将中国传统、澳大利亚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神话中的图像交织在一起的作品。
关伟,1957年生于北京,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。1989年,在北京首都大学美术系毕业三年后,关伟来到澳大利亚,担任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的驻场艺术家。随后,关伟先后在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(1992年)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艺术学院(1993年)进一步艺术驻留。1993年移居澳大利亚,2008年重返北京,在北京设立工作室,并在澳大利亚和中国间往返。
常年两地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切入口,他的创作主题和工作状态有着强烈的“间性”。从一个中国的角度看待世界,或者以一种全球的眼光审视中国,构筑了关伟的基本视点。从1978年到2022年,关伟经历了“中国画家——在澳洲的中国画家——澳洲华裔画家——澳洲画家”多重角色的转换与定位,展现了关伟从中国和澳洲走向世界的人生轨迹和路程。
关伟曾举办70多届个人展览,包括1999年悉尼现代艺术馆的澳洲十年回顾展、2006年悉尼动力博物馆的主题展、2019年悉尼现代艺术馆的关伟30年收藏展等。曾应邀参加1999年亚太地区三年展、2000年韩国光州双年展等等。其作品现被收藏于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、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、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、澳大利亚国会大厦;黄金海岸美术馆、昆士兰州立美术馆、澳大利亚艺术银行、珀斯美术馆;日本东京画廊、日本大阪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等等。
在艺术生涯的不断累积和成长中,艺术家关伟发展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隐喻意象。他对人类状况的思考涉及到很多关键的当代问题,包括气候变化、身份认同、移民和流亡问题。“他的视野整合了全球化经验,看待万事万物渐渐具有一种接近于宗教的宽容精神。”对于自然界、人世间的种种现实表象,关伟从未收敛发现、摄取、探究的好奇心。他的作品常在抽象与幽默之间,润物细无声的引人深思。(部分引自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顾振清)
前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馆长埃德蒙·卡彭说:“关伟的作品中充满了叙事性、机智、幽默和明确的目的。他的作品隐含着一种善良、人性和乐观的精神。在关伟的作品中,人们显然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深切而不可忽视的归属感 —— 他对自己固有文化的忠诚是毋庸置疑,还有对他在移居的家乡澳大利亚的见闻的轻描淡写和奇思妙想。”
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的首席研究员Joanna Mendelssohn评价艺术家关伟:“关伟的艺术表明,在不同文化之间迁移的人们最好走另一条路-寻找和谐的联系,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求幽默的转折。”
Guan Wei, Folding Screen Private Collection No.1,
Acrylic on board, 174 x 240 x 3.5 cm
关伟的作品表现出很高的社会政治意识。他将许多欧洲风格的地图和中国风格的景观作为基础,提出了一系列主题:跨文化问题,环境意识,澳大利亚政治,移民,难民的困境。他独特的风格和高度个人化的视觉词汇 – 浮云,地图坐标,等长线 – 是具有深刻的道德维度的陈述的载体。他的一些作品融入了永恒的旅行主题,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和卷轴画中流行的一个主题。
他的艺术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幽默感。以他愉快为特质,描绘人物形象在海滩和森林里嬉戏及捉迷藏,对于关伟来说,这是澳大利亚享乐主义和自由的缩影。东西方文化被巧妙而有趣地结合起来,以生动风趣的表达方式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,同时又有一定的深度,时刻激发着观众的思维活动。
同时,他模糊而神秘的绘画语言,颠覆了时间的观念,模糊了过去和现在的界限,留给观者一系列关于人与时间以及人际关系自身的无尽疑问。在关伟创造的自由空间里,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摆脱既有意识形态的束缚,进而自由想象,个体不再是被标签化的某一类人,而是可以参与历史,重构身份的每一个人。